- 第3節(jié) 看清場態(tài),有為有不為
-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是無形無相的。也就是說,人有形的肉體有相的行為是受制于無形無相的思想。疾病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瘤子它作為一種“物態(tài)”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無形無相的“場態(tài)”所操縱。那么這“場態(tài)”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對事物的起心動念形成的黑子場!此場不消除,割瘤無用。
—了凡
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其義是說走不同道路的人,很難在一起謀劃。這句話通常用來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世說新語》中有一個“管寧割席”的典故,原文如下:
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某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fā)現(xiàn)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這個典故所要闡釋的道理就是君子有為有不為。在生活中,我們了解一個人通常就是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來做判斷的。志同道合,我們攜手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若是志不同、道不合,索性早些分道揚鑣為好。
像古代圣賢就十分重視朋友關(guān)系,他們認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是說平凡人哪里知道英雄或君子的志向?因此他們才英雄惜英雄,君子重君子。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正是此意。
我之前有個朋友,是做家居用品的,我們交往雖不是很深,但也時常會有聯(lián)系。兩年前她見玉石生意一本萬利,就投入了一大筆資金做起了玉石生意。由于她對這個行業(yè)并不了解,不幸吃了大虧,貨基本上都砸在了手里。她知道我是做品牌策劃的,人脈也廣,就想拜托我?guī)蛶兔。我聽后當下就覺得這事不可行,因為本身我對玉石也不甚了解,萬一害了別人有所損失我自己也過意不去?晌矣植缓猛泼摚X得左右為難。她見我不說話,竟然許我高額傭金,這一來,我越發(fā)不能幫她這忙了。我不能為了這可觀的傭金,傷害那些信任我的人。為此,那個朋友對我很不滿意,說實話,我心里也懷有愧意。不過后來我聽說原來她是讓人給騙了,砸在手里的那些玉石基本上都是假貨。聽聞此事,我當下就禱告了一番,幸虧自己還算理智,不然豈不是好心辦了壞事,害人也害己。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原來一個人的場態(tài)好壞影響的不僅是自身,
它還會波及到周圍的人。假若我當時受到那個朋友負面場態(tài)的影響,因
為一時心軟答應了她的請求,豈不是為自己種下了一份孽緣。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因為自身的氣場會和某些人發(fā)生某種關(guān)系,有的
很有眼緣,一見面就會無話不談,相見恨晚;有的很不對眼,話不投機半句多,見一次就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這一切都是緣于氣場的感應,氣場相合則相生相應,事事順心;氣場不合則事事對立,鬧得不歡而散。所以說,事無大小,一定要看清場態(tài),理性選擇有為有不為。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