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別讓“等有了錢再說”誤了你的“錢程”
-
很多年輕人在談到理財時,經常會用一句話打發(fā)勸他理財的人:“我沒錢,等有了錢再說。”在這些人眼中,理財是有錢人的事,自己每個月辛辛苦苦掙來那么幾千塊錢,除了交房租,還要穿衣吃飯,人情往來,每個月幾乎都不夠用,還拿什么來理財。乍一聽,這話有理,年輕人剛剛從學校畢業(yè),工資不高而開銷不低,這就使得年輕人成了“月光族”,甚至透支好幾張信用卡。理財似乎離他們很遙遠,真的是這樣嗎?
恰恰相反,越是沒錢越是應該理財,越應及早掌握理財的技巧,通過理財去“脫貧”。理財專家也說了:“只要你有收入,有現金流,錢再少,只要好好規(guī)劃,一樣可以理財,關鍵就看你有多強的理財意識。”要知道,年輕時的錯誤理財觀念可以毀掉你的一生,所以,別讓“等有了錢再說”誤了你的“錢程”
想等有錢了再去理財的多為剛參加工作不滿5年的職場新人,他們總是想趁著現在年輕趕緊多玩玩,等有了錢再理財。“等”總是給人一種沒有盡頭的感覺,等待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它的實質就是你無視當下的一切,放棄掉努力的機會而異想天開地希望某一天自己的人生會來個峰回路轉。未來是個什么樣子,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未來的生活源于現在的努力。如果你現在就開始理財,然后交給時間去幫你滾雪球,這樣,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就會成為富人。可以這么說,理財不是有錢人的事,但是有錢人都在理財。如果不理財,掙再多的錢也不能站在有錢人的行列中。
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大名鼎鼎的拳王泰森在自己20年的拳擊生涯中,用一雙鐵拳為自己贏得了至少3美元~5億美元的巨額財富。但是因為泰森沒有理財,這些巨額財富讓在幾年之內就被他揮霍一空了。于是在2003年,他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根據曼哈頓破產法庭2003年12月提供的財務報告顯示,泰森欠他的性伴侶斯卡博魯5萬美元,欠他的前經紀人芬克爾400萬美元,此外,他還欠美國稅務部1300萬美元,英國稅務部400萬美元。
理財并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但是理不理財決定著一個人能不能成為有錢人。所以理財專家才會強調理財的重要性。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的人,一個人大多數工資的確都不算太高,能夠不當“啃老族”,不依靠父母,自食其力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要是再從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那點可憐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來用作理財的話,聽上去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但是,有人能夠做得很好。
張玉和紅月供職于同一個公司,都是半年之前進入公司工作,因為張玉是本科生,紅月是專科生,所以張玉的工資是2500元,而紅月的工資是1500元。按照她們的工資狀況,張玉應該比紅月更有錢,但是這半年下來,張玉只有600元的存款,而紅月已經存了3600元。
為什么會有這樣出人意料的結果呢?大家看看她們的日常生活就清楚了。
張玉住在市中心,每個月房租700元,衣服都是到大商場買,從不自己做飯,都是在飯店里吃,經常打車上下班,加上上網、K歌之類的消費,一個月只能勉強剩下100元。而紅月因為工資少,所以跟別人合租了郊區(qū)的一間小屋,每個月房租只有250元,衣服都是地攤貨,總是自己做飯帶到公司吃,每天騎自行車上班,很少出去旅行,把能省的都省下來了。
現在紅月正打算跳槽,希望找個待遇更好的公司發(fā)展。而張玉天天跟朋友說:“我現在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更別說換工作了,如果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工作,她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從她們兩個人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理財跟有錢沒錢沒有一點關系,區(qū)別只在于理財意識的強弱。如果你擁有很強的理財意識,即使收入有限,你也可以理財。
從紅月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沒錢的時候,就少花錢,更不允許自己背上比自己收入還多的車貸之類的消費貸款。我們一定要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因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現在開始,徹底拋棄等有了錢之后再理財的錯誤想法,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理自己的財。
理財的關鍵不在于你能賺多少,而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照看好自己的錢,不讓它們不知不覺地從指縫中漏出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無財可理,只要你有經濟收入就應該嘗試理財,你必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