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節(jié) 我用“軋死”三個警察換來的教訓
-
各位,從那第一卷羊皮卷中,我發(fā)現(xiàn)了“習慣”這個只有歷史上“寥寥無幾的智者”才能悟到的成功奧秘。
但我真正領悟到什么是“習慣”,是付出了極大代價的。代價之一就是我曾“軋死”了三個警察。
那是我學開車時的事。實話告訴大家,我學開車那幾個月挨的罵,比我一輩子挨的罵加起來還要多。那是在北安河海淀駕校,我終生難忘。
一次我們在教練場上經(jīng)過一個十字路口,正輪到我駕車,教練對我發(fā)令:“左轉彎!”根據(jù)要求,我嘴里也應一個“左轉彎”,于是我把著方向盤,戰(zhàn)戰(zhàn)兢兢向左轉去。
大家知道,剛學車的人把著方向盤都有些緊張,加上來往車輛不少,因此我注意了這個,忘了那個。好不容易轉到左邊道上,剛想松口氣,沒想到教練劈頭蓋臉地沖著我大罵:
“你沒長眼睛啊!你剛才軋死一個警察知不知道?!”
我聽了一愣,怎么,我軋死一個警察?我還沒回過神來,教練的罵聲又跟著沖過來了:“你沒看剛才十字路口中間畫了一個圈,那是什么?那是崗亭!崗亭里是誰?是警察!你怎么居然敢大模大樣軋過去!”(眾笑)
后面這一罵,把我罵醒了。原來是這么回事!可我以前不知道啊,俗話說“不知者不為過”。
但大家注意,這問題就出在“不知者不為過”上。我第一次是不知道,照說第二次應該知道了吧。但沒想到第二次又軋死了一個警察,(眾笑)第三次又軋死了一個。(眾笑)到了第三次,那教練幾乎怒不可遏了:“你軋死三個警察了,你知不知道!”(哄堂大笑)
大家別笑,這完全是當時真實的情況。
但到第4次,我印象太深了,又經(jīng)過那個十字路口。我一看,圈,崗亭,警察,已經(jīng)軋死三個了,我趕快躲。好險哪,繞過去了,好像只蹭了一點邊,我怕又要挨罵。
可這一次教練不僅沒罵我,反而表揚了我。這教練是個很帥的小伙子,臉黑黝黝的。他那次表揚的話現(xiàn)在仿佛還在我耳邊,他說:“這一次,我發(fā)現(xiàn)你‘有意識了’。”
大家注意,這“有意識了”4個字,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仿佛現(xiàn)在還在我耳畔,因為這區(qū)區(qū)4個字使我猛然領悟了我前面提到的“習慣”二字的含義,使我大有茅塞頓開之感。
為什么是茅塞頓開呢?
大家看,十字路中間的圈代表崗亭,崗亭里有警察,這一點我第一次確實不知道。但第二次應該知道了吧,第三次更應該知道了吧?但我為什么一連串“軋死”了三個警察,直到第4次才剛剛開始“有意識了”呢?
可見我們平時知道一些觀念、一些準則、一些條條,但光知道是遠遠不夠的。知道是一碼事,但要真正化為你的行動、變成你的習慣、改變你的命運,那是另一碼事,這里面還差著相當一段距離。從行為科學的角度看,“知道”僅僅是行為變化最原始的起點。知道了,只有經(jīng)過一次次嘗試、體驗,才能從這個“知道”變?yōu)?ldquo;有意識”;到了“有意識”,還必須經(jīng)過更多次的嘗試、體驗、強化,才能從“有意識”變?yōu)?ldquo;無意識”或者“下意識”,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算真正變成了你的習慣。
理解了以上我講的這些,大家就可能比較清楚“習慣”二字的意思了。當然,我們今天要探討的習慣,絕不是一種狹義的僅僅理解為早晨要刷牙、飯前要洗手、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丟果皮紙屑這樣的習慣,而是一種廣義的、對我們整個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習慣。這很像我們老一輩的教育家葉圣陶所說:“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一輩子也用不盡。”以我的話說,如果一種觀念、一種準則沒通過那個必要的、可以說相當長的修煉階段變成習慣,那這種觀念、這種準則還不是你的,而是書上的、報紙上的、老師的。推而廣之,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素質(zhì)教育,我們所說的人才素質(zhì)、國民素質(zhì),不管這些素質(zhì)多重要,如果我們沒有使這些素質(zhì)真正變成習慣,那所謂的素質(zhì)教育,所謂的人才素質(zhì),所謂的國民素質(zhì)提高,也只是形式上的、口頭上的、報紙上的。因此我們只有通過艱苦的修煉,把這些變成習慣,才會真正融化在你的血液里,落實在你的行動中,才真正是屬于你的人生財富。這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關鴻羽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素質(zhì)教育的歸宿,素質(zhì)只有化為習慣,才能成為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再來看激烈的競爭,我認為一切的競爭,無論是網(wǎng)絡、基因,還是納米、航天,最本質(zhì)的還是人的競爭;而人的競爭,最本質(zhì)的是人的素質(zhì)的競爭;而人的素質(zhì)競爭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是在“習慣”二字上。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乘車的鏡頭,就這么一個小小的乘車動作,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舉動,反應出不同的素質(zhì)面貌,有的人一看素質(zhì)就高,那這素質(zhì)高的人究竟高在哪里呢?高在人家說話有禮貌;高在人家一上車,一定會立刻系上安全帶。
各位,不同的乘車方式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而且是顯著的素質(zhì)上的差別。那這差別差在哪里?差在“知道”二字上嗎?不,所有這些每個人都“知道”,而且說起來可能一個比一個頭頭是道!以我之見,差就差在這“習慣”二字上!有的人從小在“習慣”二字上下足了工夫,而有的人在這方面顯然是大大落后于別人的。因此我認為要談“文化”、要談“文明”、要談“國民素質(zhì)”、要談“民族素質(zhì)”,我們?nèi)鐣急仨氁苍?ldquo;習慣”二字上下大工夫,舍此幾乎沒有捷徑,你們說對嗎?!(掌聲)
這樣一件小事就足以說明我的發(fā)現(xiàn)的重要性,但是,我還需要更充實有力的依據(jù)來支持我的這個發(fā)現(xiàn)變成行動力!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